2024-07-22 07:59 点击次数:101
《芦笙恋歌》是于彦夫执导,孙羽、夏佩杰等主演的剧情片。1957年上映。影片反映解放初期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拉祜族在党的领导下斗争与生活,展现了传统与青年男女的爱情。
图片
《婚誓》由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创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芦笙恋歌》的插曲。由极具云南特色的葫芦丝演奏,旋律轻灵优美,婉转缠绵。当年这首歌随着电影,一经播出,立即传唱大江南北。
图片
剧情简介 在中国云南省澜沧江流域,居住着一个少数民族——拉祜族,他们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的歧视,也使得他们形成了反抗压迫的坚强性格。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对待拉祜族人民奸淫烧杀、蛮横掠夺,无所不为。每当谷子成熟时,总是被国民党匪军抢掠一空。拉祜族人民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黑暗的世界里,但是他们反抗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一点没有削减。1948年八月十五,拉祜族人民根据传统的习俗,穿着美丽的衣服,载歌载舞地欢度节日。年轻的猎手扎妥在这天晚上向他爱慕着的姑娘娜娃表示了爱情。他们沉醉在甜蜜的初恋年中。在抵抗国民党军队野蛮掠夺时,扎妥逃进了原始老林。解放后,已经变成“野人”的扎妥被娜娃吹奏的芦笙恋歌唤醒,这对情侣终于团聚 。每个民族都有传情达意的方式,有的用乐器奏响爱情,有的用歌声表达爱意,有的用信物寄托情思,而拉祜族是用最美的歌声来表达爱情的。拉祜族歌唱家娜海用她的歌声与热情,唱响了拉祜族的爱情,唱出了拉祜族的生活。每个民族都有传情达意的方式,有的用乐器奏响爱情,有的用歌声表达爱意,有的用信物寄托情思,而拉祜族是用最美的歌声来表达爱情的。拉祜族歌唱家娜海用她的歌声与热情,唱响了拉祜族的爱情,唱出了拉祜族的生活。
先来听一首原生态拉祜族情歌《送荷包》,有没有感觉似乎听到了电影《芦笙恋歌》主题曲《婚誓》的旋律?
唱不完的爱情 阿哥阿妹情意长 好像那流水日夜响 流水也会有时尽 阿哥永远在我身旁 阿哥阿妹的情意深 好像那芭蕉一条根 阿哥好比芭蕉叶 阿妹就是芭蕉心 ………… 这是电影《芦笙恋歌》主题歌《婚誓》中的片段。上世纪50年代,一部拉祜族电影《芦笙恋歌》让世人认识了勤劳善良的拉祜族,而电影的主题歌《婚誓》感动了整整一代人。歌曲婉转抒情、易学易唱的旋律,歌者清纯、靓丽的声音,深深感染了无数听众。1981年影片复映,又深受新一代年轻观众的喜爱,《婚誓》也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歌曲之一。
图片
▲《芦笙恋歌》剧照,图为主人公扎妥(左)和娜娃(右) 鲜为人知的是,《婚誓》的灵感正来源于拉祜族口口相传的情歌。这样一段旋律,根据歌词的不同而稍加变化,便可从天黑唱到天亮,从相见唱到定情,从男方家唱到女方家。随着曲调的往复,双方的爱情也缠绵隽永,无穷无尽。而《婚誓》的原型,是拉祜族第一代歌唱家娜海(蒋双妹)所贡献的,并经由作曲家雷振邦先生之手,最终成为了《婚誓》,展现给世人。
图片
▲拉祜族第一代歌唱家娜海(蒋双妹)图/郑宪章 雷振邦结缘拉祜族民歌 1956年,雷振邦先生来到澜沧县采风,由澜沧县文教科李副科长陪同,来到了传统文化保留完好的南岭乡勐炳村。在李副科长的指引下,雷振邦先生来到娜海家收集民歌,为创作积累素材。娜海回忆说,当时她才16岁,在家乡念书、劳动。她有着一副好嗓子,又会唱许多拉祜族民歌,在学校里已是文艺骨干,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图片
▲雷振邦(1916-1997年),中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为多部为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谱曲,《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景颇姑娘》《芦笙恋歌》中那些动人的歌曲都来自他的改编创作。图/网络 娜海记得当时自己清唱了三首民歌:儿歌《打秋千》,情歌《送荷包》,还有《芭蕉一条心》。《送荷包》是一首在当地流传的情歌,歌词大意是:如果你没有姑娘,到我这里来吧。如果你爱我,我的荷包就送给你。《芭蕉一条心》是一首歌颂解放军的新民歌,歌词是:“拉祜阿佤解放军,就像芭蕉一条心。拉祜阿佤是芭蕉叶,解放军就是芭蕉心。”
图片
▲娜海和她的爱人共同演绎“芦笙恋歌”,拉祜族表达爱情,芦笙是必不可少的。图/李娜娜 雷振邦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这次采风的经历:“记得在1956年,到云南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去的时候……在他们家里也有了亲切感和温暖感,真像一家人了。但是,对他们的民歌,开始我可实在没有感觉出美来,听起来总觉得太单调。可他们自己唱着却如醉如痴。”在与拉祜族人民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后,雷振邦“逐渐地了解到拉祜人的生产生活、思想感情、风俗习惯等等,才进一步感受到拉祜族民歌与民间音乐的突出特点和丰富多彩,才感受到拉祜族人民光辉创作的精华”。 《芦笙恋歌》让世人认识拉祜族 电影《芦笙恋歌》于1957年1月正式上映。这是一部反映拉祜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对国民党残余势力进行斗争的电影,也展现了拉祜族青年男女淳朴甜美爱情。电影主题歌《婚誓》风行一时,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深入人心。其实,《婚誓》的主要素材,就是来自娜海演唱的《送荷包》的旋律和《芭蕉一条心》的歌词。经过雷振邦先生的精心改编和再创作,歌曲的旋律更加完整,歌词内容也更加丰富,成为民族音乐的不朽经典。同时,这首歌也受到拉祜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和喜爱。
图片
▲ 电影《芦笙恋歌》剧照 电影上映之后,娜海在拉祜族中间出了名,拉祜人把她当作宝贝一样对待。1960年,澜沧县文工队正式成立,娜海和20多位队员一起,到澜沧的各个乡镇巡回演出,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文工队的工作十分辛苦,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在各个乡镇演出,但这也为娜海收集各地丰富多彩的拉祜族民歌提供了绝好的条件。娜海经常和各地的拉祜族民歌能手交流,向他们学习请教,积累的民歌也越来越丰富。 娜海的歌唱之心 1964年11月至12月,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空前盛典。年轻的娜海和70多位幸运的云南少数民族代表一起,被选中参加汇演。他们代表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向首都人民奉献极具民族风味的文艺精品。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娜海独唱了一首拉祜族颂歌《麻栗花开幸福来》。麻栗花是拉祜族对梨花的称呼,麻栗花开要结果,麻栗结果是甜的,这首歌就是拉祜人发自内心的对带给他们平等和幸福的党和政府的颂歌,质朴而又真诚。演出结束后,娜海和其他演员一起,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回忆起这一历史时刻,娜海的神情中流露出别样的光彩。
图片
▲娜海受到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接见图/李娜娜 拉祜族的民间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和源泉,从民间走出来的经典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深深地扎根于民间为它带来惊人的生命力。几十年来,娜海一直从事民族音乐的演艺和教育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了这个歌(芦笙恋歌)努力工作”,回报社会。这位开朗、健谈的老人提到,她会唱的很多拉祜族民歌还没有被记录,很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保存下来,为拉祜族音乐文化留下一份宝贵的记忆。我们期待她的愿望早日实现。
图片
娜海的歌,后来制成了《拉祜山乡情——娜海声乐专辑》,这样,我们也能聆听那委婉的曲调,感受那质朴的爱情。
2022.11.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